强国复兴有我

·红色印记篇

返回上一页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百度百科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276号,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1984年筹建,1991年9月18日正式开馆。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后来成为继山西省立一中之后,山西革命活动的坚强堡垒之一,是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

2020年9月1日,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历史沿革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旧址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

1984年,筹建。

1991年9月18日,开馆。

1997年,由彭真题词的“山西建团纪念碑”在馆内落成。

2000年,增挂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的牌子,隶属于太原市文物局。

2009年,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始重修,展馆面积由原来的500平方米扩大到1500平方米。

建筑格局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楼为2层,办公楼一层是主题为“育才学府革命摇篮”的四个重要展厅及影像放映厅等。二层是旧址原状陈列:会议室的正中央挂有孙中山像与长条桌、木椅、水杯等陈设,都是旧时的布置,这里曾是国师召开会议的主要场所,后成为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和牺盟会的会议厅;校长办公室、学监室也都是原状陈列,在学监室还保留着当年学生使用过的油印机,学生社团编制的进步刊物大多在这里印刷。

主要建筑

库房: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库房面积60平方米,馆藏文物1900余件,资料15000份,其中国民师范印制的10余种教科书、牺牲救国会员证、国民师范学校学生同学齿录等为该馆的重要收藏。

纪念馆: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大小展厅14个,馆内陈列有“牺盟会陈列”“山西新军陈列”“国师学生用具陈列”、“山西革命传统教育陈列”、“中共太原地区斗争史陈列”等,还有1997年5月3日落成的彭真同志题词的“山西建团纪念碑”。

第一展厅:第一展厅“创建国民师范,普及国民教育”,讲述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初创时期。阎锡山早年留学东瀛,对日本从小学开始就重视军国主义教育颇为欣赏。民国六年(1917年),阎锡山任山西督军兼山西省省长后,一度着眼于教育建设。民国七年(1918年)公布了“山西教育计划案”,在省城太原正式组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目的是培养一大批能够为他所用的人才,以巩固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

第二展厅:第二展厅“建立党团组织,开展学生运动”,主要讲的是山西党团组织的成立以及国民师范学生与反动当局所进行的斗争。国民师范民国十三年(1924年)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从此革命的火焰在这里燃烧。国民师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太原继省立一中之后,开展革命活动的又一个中心。在馆内的东南角处,矗立着由彭真同志亲笔题词的《山西建团纪念碑》,就是山西建团的见证。此后,国民师范历次的学生运动都是在革命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的影响下,在党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展开的。

第三展厅:第三展厅“利用外围组织,唤起人民大众”,展示的是国民师范进行的一些革命活动。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也由省城转移到农村,但国民师范的革命活动始终没有中断过,仍在秘密地进行着。特别是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山西互济会”“九·一八读书会”“社会科学联合会”“红军之友社”等,在以国民师范为中心的省城大、中学校秘密播撒革命火种,发展进步青年学生加入党团组织,并适时发起了“九·一八”反蒋抗日、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及反会考学潮等一系列斗争,作为太原学生运动中心的国民师范,又一次走到了反帝斗争的前列。

第四展厅:第四展厅“建立统一战线,奋斗牺牲救国”讲述了山西牺盟会的成立及发展。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诞生的,最初由阎锡山担任总会长。阎锡山选择“联共抗日”后,牺盟会进行了改组,由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领导权。牺盟会以国师为基地,举办了“军政训练班”和“民训干部训练团”等训练团体,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出四千余名军政干部,学员来自二十几个省市,甚至还有海外华侨中的进步知识青年。“被誉为‘烽火侨女’的李林就是军政训练班的学员,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26日,为保护50名同志安全转移,她陷入重围,身负重伤,在敌人的叫嚣声中举起手枪用最后一颗子弹射穿了自己的咽喉,英勇就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日,在国民师范诞生了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队伍——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他们奔赴抗日战场,创建根据地,在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日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馆藏文物

遗存文物——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徽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会徽,年代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质地为铜制,圆形图案,直径为2.5厘米,厚度为0.9厘米,属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会徽背景为天蓝色的地球,中间是中国的雄鸡形版图,整个版图为绿色,但东三省却是红色,寓意东北三省正在流血,祖国大地需要我们去保卫她。

遗存文物——延安生产的毛呢大衣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珍藏一件藏青色粗织毛呢大衣,衣长126厘米,是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抗日革命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在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导下生产的,由毛泽东主席亲自赠送给赵宗复同志。1991年9月18日,赵宗复的爱人赵熙赫同志将这件大衣捐献给国师纪念馆,1995年由国家文物局鉴定小组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

历史文化

活动建设:《牺盟战歌》大合唱,山西国民师范纪念馆合唱团成立于2005年,主要演唱红色经典歌曲。《牺盟战歌》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40年春创作的声乐合唱套曲,由牺盟会员傅东岱作词。

相关历史

民国八年(1919年)6月,阎锡山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一一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学校开办不久,这里便成为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的坚强阵地。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著名的活动基地之一。民国十三年(1926年),中共山西党组织在此建立了以薄一波为书记的国民师范学校党支部,此后发展党、团员220余人,为黄埔军校输送了一大批学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此办公,并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等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培养了大批进步知识青年,被誉为“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