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龙城聚焦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龙城聚焦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绘就“民生幸福首善地”新图景

发表时间:2024-01-11 10:03:00 来源:
 

青龙古镇舞狮表演。米国伟 摄

  旧岁已展千重锦。

  过去的一年,市委坚持以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全市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幸福之城”暖润民心。一年尚未结束,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率已达10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8.7%,老旧小区改造开工率达115%……

  一个个已完成的目标,描绘出一幅幅幸福图景,充盈着太原人的“小确幸”,汇集成“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新年更进百尺竿。

  “造福民生、守牢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月10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增进民生福祉来增强人民群众的微观感受。围绕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全省民生幸福首善地。

  出台更多扩大就业政策措施,确保全年新增就业8万人;推进外国语芮城校区等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开展社区食堂提质增效行动,打造社区食堂示范店……

  一个个新提出的目标,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加速”。每个太原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奋斗者,和我们的城市一起加油,让更多幸福美满在2024年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1 突出就业优先 打下最坚实的底气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支撑,也是“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就业稳、收入增,就能持续改善民生,就能更好实现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也就更有底气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要出台更多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年新增就业8万人,稳住就业基本盘。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完善落实就业创业补贴、就业援助等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公共创业服务。推动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质升级,创建国家级产业园。

  发挥平台、项目等引才育才作用,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持续开展专项引才,高标准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人才绿卡”,着力打造各类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要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2 完善社会保障 绘就最温暖的底色

  我市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开展西部强基和东部提质、寄宿制学校改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等工程,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提质。加快推进五中丽华苑校区、外国语芮城校区、六十二中新校、第五实验小学新校等学校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持续实施“百院兴医”“人才强卫”“中医药强市”等工程,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持续扩大临床服务、急诊急救覆盖面,逐步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同时,发挥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作用,促进银发经济等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扎实开展社区食堂提质增效行动,打造22个社区食堂示范店。

  聚焦“一老一小”,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创建全国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提升重点群体参保率。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推动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保障覆盖。

  3 提升城市品质 不负最殷切的期待

  以城市更新为牵引,我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绿色建筑等工程,完善水、电、气、暖等市政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城区防汛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今年启动实施438个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保障性住房方面。推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尽快开工,继续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以及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问题。

  充分利用国家专项借款、专项贷款政策,全力推进回迁安置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平战结合”实际需要,围绕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点、城郊大仓基地、市政配套设施等四大领域,加快项目建设,统筹做好规划选址、配套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确保平时用得好、急时转得快。

  道路交通方面。推动西北二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推动古娄方高速公路、国道108太原过境段公路开工建设,摄乐街西延、迎泽大街改造提升工程9月底前完工,大运路打通、蒙山大街西延等项目年内完工。扎实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做好3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前期工作,确保1号线年底建成通车,加快太原地铁连线成网。

  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龙城污水处理厂、侯村飞灰填埋项目和清徐环卫产业园厨余、医疗垃圾处置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汾东、城南、杨家堡等污水处理厂。

  我市将综合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建设“一网统管”指挥平台,加快建设高效、便捷、宜居的智慧城市。

  4 改善生态环境 满足最美好的憧憬

  我市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面子”“里子”并重,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

  去年我市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上下了很大功夫,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更大力度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污染、运输污染四大治理工程,优化污染天气应对体系,精细化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推动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好转。治污、控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确保全年PM2.5降至40μg/m3以下,PM10降至76μg/m3以下。

  治污。尽快开工建设国能太一2×1000MW退城进郊热电联产项目,年内关闭东山石灰石矿。8月底前完成环晋再生能源公司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清徐三家焦化企业干熄焦改造,年底前完成古交日月电厂燃煤机组、美锦钢铁老旧生产设施升级改造。8月底前完成工业炉窑低效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未按期完成的要坚决予以关停。

  控煤。常态化开展清洁供暖“回头看”,严防散煤复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做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力争年内完成18万千瓦节能改造。

  管车。西北二环建成通车后,加快制定车辆分流办法,推动燃油燃气货车绕开主城区通行。加快清徐县“公转铁”项目及外部配套工程建设,10月底前全部建成投运。年内淘汰国四渣土车30%以上,2025年实现全部淘汰。

  降尘。紧盯全市1200余个施工工地,强化湿法作业、绿网苫盖、车辆冲洗等,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聚焦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持续加大道路清扫频次,提高机械化作业清扫率,各县(市、区)降尘每月每平方公里小于7吨、力争降至5吨以下。

  在治水过程中,大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快汾河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城镇污水厂提质新建、汛期水质管控等攻坚行动,确保汾河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强化水源地生态保护,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确保晋祠泉今年实现自然复流。水污染治理要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和源头治理,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治山过程中,持续开展全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西山归源”、旅游公路主线贯通等项目建设,构筑山城一体发展新格局。

  5 文旅深度融合 创造最惬意的体验

  与周杰伦一起嗨翻全场,看世界顶级运动员摘金夺银,太原人去年在家门口欣赏了众多顶级文旅盛事。

  今年,我市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塑造标志性旅游IP,不断提升“唐风晋韵·锦绣太原”美誉度,打造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提质升级、打造龙头。实施大景区战略,以晋祠天龙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推动太山、龙山、蒙山、太原古县城、太原植物园、晋阳湖公园等景区一体规划、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成开放,谋划建设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和太原工业博物馆,全力打造“博物馆之城”。

  完善要素、提升体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和知名品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布局建设文旅商综合体,优化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配套服务,打造辐射全省的游客集散中心。支持柳巷、钟楼街商圈扩容提质,创建国家级示范步行街。

  丰富业态、融合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引进和培育演艺、音乐、影视等文化产业,尽快出台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努力打造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

  为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色名片,我市整合文旅资源,深挖禀赋优势,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千年府城、诗意汾河、大美西山等3条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放大太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厚重底蕴。实施文旅“三百”行动,开发100种文创产品,推出100项非遗工美,叫响100个名优特产,让太原文旅不仅“看得见”“记得住”,还能“带得走”。

  每季度组织一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大型文旅主题活动,持续提升旅游市场热度。借助省旅发大会等重大活动,开展全媒体系列宣传。组织文旅企业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客源地城市宣传推介,生动讲好太原故事。联合晋中、忻州等其他中部四市,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全省“1.5小时旅游圈”、山西中部城市群“1小时旅游圈”,有效提升游客便利度和体验感。

  6 激发消费潜能 升腾最旺的烟火气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烟火气,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今年,我市多点发力激发消费潜能,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建设,打造居民身边的“消费圈”“幸福圈”。

  提质升级传统消费。紧盯汽车、家电、家居、住宿餐饮、连锁零售等重点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叠加优惠促销活动。支持二手车市场规范繁荣发展,积极引进卡乃驰等二手车头部企业总部,持续推进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建设。加大老字号、农特产品扶持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山西特色、太原特色的“必购必买必带”本土消费商品。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紧抓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美丽健康消费、文娱体育消费等发展新趋势,丰富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与国内知名直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本地商家的流量扶持、资源对接。

  全面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完善多层次商业布局体系,积极推进太原吾悦广场、双塔汇商业街、清源水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引入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商贸龙头企业,打造高品质消费载体和时尚现代消费地标。

  激发消费潜能,关键是要优供给。我市将紧紧抓住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要拿出有实效的政策举措。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家、省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市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

  打造有活力的消费场景。六城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各自消费优势方向,年内各打造新消费场景3个、热门消费地标3个。推进晋阳湖文旅商体等城市综合体建设,优化重点商圈消费环境、服务品质。推进迎泽区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建设,推广晋阳湖观光夜经济模式,集中连片发展夜间经济功能区,年内打造5个影响力较大、示范效应较强的夜间经济地标。

  培育有潜力的消费业态。鼓励美特好、唐久、金虎等龙头零售企业发展线上市场,力争互联网商品零售额增长15%以上。

  加快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力争年内六城区60%社区开展嵌入式托育服务、家庭式托育服务实现全覆盖。适度超前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争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以上、增量达到20亿元。

  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在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道路上,太原从未放缓脚步,不负最殷切的民生期待,让“最具幸福感城市”更具含金量、更有认同感。(太原晚报 何宝国)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绘就“民生幸福首善地”新图景

发表时间:2024-01-11 10:08:12 来源:

 

青龙古镇舞狮表演。米国伟 摄

  旧岁已展千重锦。

  过去的一年,市委坚持以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全市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幸福之城”暖润民心。一年尚未结束,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率已达10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8.7%,老旧小区改造开工率达115%……

  一个个已完成的目标,描绘出一幅幅幸福图景,充盈着太原人的“小确幸”,汇集成“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新年更进百尺竿。

  “造福民生、守牢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月10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增进民生福祉来增强人民群众的微观感受。围绕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全省民生幸福首善地。

  出台更多扩大就业政策措施,确保全年新增就业8万人;推进外国语芮城校区等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开展社区食堂提质增效行动,打造社区食堂示范店……

  一个个新提出的目标,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加速”。每个太原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奋斗者,和我们的城市一起加油,让更多幸福美满在2024年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1 突出就业优先 打下最坚实的底气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支撑,也是“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就业稳、收入增,就能持续改善民生,就能更好实现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也就更有底气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要出台更多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年新增就业8万人,稳住就业基本盘。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完善落实就业创业补贴、就业援助等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公共创业服务。推动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质升级,创建国家级产业园。

  发挥平台、项目等引才育才作用,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持续开展专项引才,高标准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人才绿卡”,着力打造各类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要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2 完善社会保障 绘就最温暖的底色

  我市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开展西部强基和东部提质、寄宿制学校改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等工程,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提质。加快推进五中丽华苑校区、外国语芮城校区、六十二中新校、第五实验小学新校等学校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持续实施“百院兴医”“人才强卫”“中医药强市”等工程,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持续扩大临床服务、急诊急救覆盖面,逐步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同时,发挥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作用,促进银发经济等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扎实开展社区食堂提质增效行动,打造22个社区食堂示范店。

  聚焦“一老一小”,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创建全国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提升重点群体参保率。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推动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保障覆盖。

  3 提升城市品质 不负最殷切的期待

  以城市更新为牵引,我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绿色建筑等工程,完善水、电、气、暖等市政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城区防汛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今年启动实施438个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保障性住房方面。推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尽快开工,继续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以及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问题。

  充分利用国家专项借款、专项贷款政策,全力推进回迁安置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平战结合”实际需要,围绕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点、城郊大仓基地、市政配套设施等四大领域,加快项目建设,统筹做好规划选址、配套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确保平时用得好、急时转得快。

  道路交通方面。推动西北二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推动古娄方高速公路、国道108太原过境段公路开工建设,摄乐街西延、迎泽大街改造提升工程9月底前完工,大运路打通、蒙山大街西延等项目年内完工。扎实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做好3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前期工作,确保1号线年底建成通车,加快太原地铁连线成网。

  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龙城污水处理厂、侯村飞灰填埋项目和清徐环卫产业园厨余、医疗垃圾处置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汾东、城南、杨家堡等污水处理厂。

  我市将综合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建设“一网统管”指挥平台,加快建设高效、便捷、宜居的智慧城市。

  4 改善生态环境 满足最美好的憧憬

  我市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面子”“里子”并重,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

  去年我市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上下了很大功夫,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更大力度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污染、运输污染四大治理工程,优化污染天气应对体系,精细化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推动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好转。治污、控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确保全年PM2.5降至40μg/m3以下,PM10降至76μg/m3以下。

  治污。尽快开工建设国能太一2×1000MW退城进郊热电联产项目,年内关闭东山石灰石矿。8月底前完成环晋再生能源公司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清徐三家焦化企业干熄焦改造,年底前完成古交日月电厂燃煤机组、美锦钢铁老旧生产设施升级改造。8月底前完成工业炉窑低效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未按期完成的要坚决予以关停。

  控煤。常态化开展清洁供暖“回头看”,严防散煤复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做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力争年内完成18万千瓦节能改造。

  管车。西北二环建成通车后,加快制定车辆分流办法,推动燃油燃气货车绕开主城区通行。加快清徐县“公转铁”项目及外部配套工程建设,10月底前全部建成投运。年内淘汰国四渣土车30%以上,2025年实现全部淘汰。

  降尘。紧盯全市1200余个施工工地,强化湿法作业、绿网苫盖、车辆冲洗等,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聚焦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持续加大道路清扫频次,提高机械化作业清扫率,各县(市、区)降尘每月每平方公里小于7吨、力争降至5吨以下。

  在治水过程中,大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快汾河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城镇污水厂提质新建、汛期水质管控等攻坚行动,确保汾河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强化水源地生态保护,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确保晋祠泉今年实现自然复流。水污染治理要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和源头治理,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治山过程中,持续开展全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西山归源”、旅游公路主线贯通等项目建设,构筑山城一体发展新格局。

  5 文旅深度融合 创造最惬意的体验

  与周杰伦一起嗨翻全场,看世界顶级运动员摘金夺银,太原人去年在家门口欣赏了众多顶级文旅盛事。

  今年,我市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塑造标志性旅游IP,不断提升“唐风晋韵·锦绣太原”美誉度,打造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提质升级、打造龙头。实施大景区战略,以晋祠天龙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推动太山、龙山、蒙山、太原古县城、太原植物园、晋阳湖公园等景区一体规划、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成开放,谋划建设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和太原工业博物馆,全力打造“博物馆之城”。

  完善要素、提升体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和知名品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布局建设文旅商综合体,优化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配套服务,打造辐射全省的游客集散中心。支持柳巷、钟楼街商圈扩容提质,创建国家级示范步行街。

  丰富业态、融合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引进和培育演艺、音乐、影视等文化产业,尽快出台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努力打造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

  为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色名片,我市整合文旅资源,深挖禀赋优势,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千年府城、诗意汾河、大美西山等3条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放大太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厚重底蕴。实施文旅“三百”行动,开发100种文创产品,推出100项非遗工美,叫响100个名优特产,让太原文旅不仅“看得见”“记得住”,还能“带得走”。

  每季度组织一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大型文旅主题活动,持续提升旅游市场热度。借助省旅发大会等重大活动,开展全媒体系列宣传。组织文旅企业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客源地城市宣传推介,生动讲好太原故事。联合晋中、忻州等其他中部四市,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全省“1.5小时旅游圈”、山西中部城市群“1小时旅游圈”,有效提升游客便利度和体验感。

  6 激发消费潜能 升腾最旺的烟火气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烟火气,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今年,我市多点发力激发消费潜能,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建设,打造居民身边的“消费圈”“幸福圈”。

  提质升级传统消费。紧盯汽车、家电、家居、住宿餐饮、连锁零售等重点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叠加优惠促销活动。支持二手车市场规范繁荣发展,积极引进卡乃驰等二手车头部企业总部,持续推进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建设。加大老字号、农特产品扶持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山西特色、太原特色的“必购必买必带”本土消费商品。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紧抓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美丽健康消费、文娱体育消费等发展新趋势,丰富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与国内知名直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本地商家的流量扶持、资源对接。

  全面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完善多层次商业布局体系,积极推进太原吾悦广场、双塔汇商业街、清源水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引入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商贸龙头企业,打造高品质消费载体和时尚现代消费地标。

  激发消费潜能,关键是要优供给。我市将紧紧抓住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要拿出有实效的政策举措。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家、省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市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

  打造有活力的消费场景。六城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各自消费优势方向,年内各打造新消费场景3个、热门消费地标3个。推进晋阳湖文旅商体等城市综合体建设,优化重点商圈消费环境、服务品质。推进迎泽区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建设,推广晋阳湖观光夜经济模式,集中连片发展夜间经济功能区,年内打造5个影响力较大、示范效应较强的夜间经济地标。

  培育有潜力的消费业态。鼓励美特好、唐久、金虎等龙头零售企业发展线上市场,力争互联网商品零售额增长15%以上。

  加快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力争年内六城区60%社区开展嵌入式托育服务、家庭式托育服务实现全覆盖。适度超前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争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以上、增量达到20亿元。

  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在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道路上,太原从未放缓脚步,不负最殷切的民生期待,让“最具幸福感城市”更具含金量、更有认同感。(太原晚报 何宝国)

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太原文明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电话:0351-4223160 传真:0351-4223160 邮箱:tywmwglzx@163.com 地址:太原市新建路8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太原文明网©版权所有

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电活:0351-4223160

传真:0351-4223160

邮箱:tywmwglzx@163.com

地址:太原市新建路81号